17個月,100多萬款小程序,超150萬名小程序開發者,5000多家第三方平臺,小程序的爆發遠比我們想象得更加激烈。
2017 年初,小程序正式問世。在短短一年半時間里,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用小程序取代App的開發,小程序也成為了各個行業的催化劑,從多個維度改變著我們的日常生活。
站在“巨人”微信肩膀上的小程序,成為繼訂閱號之后,再次縮短信息和服務獲取路徑的流量新高地。
對于傳統零售業而言,小程序的影響無疑最直接也最直擊痛處。小程序打通了線上線下的連接,甚至會對未來零售業的商業模式也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。
在一片贊揚聲中,依舊有不同的聲音存在:小程序只是一個被高估了的新工具,能否實現想象中的大能量還尚難明確定論。
小程序的價值幾何?對企業而言,小程序又會帶來哪些商機?企業該如何用好小程序新技術?下面
綿陽小程序開發為你解析。
1:小程序和它的使命
做一款App,要有六七個工程師,還要加上前端、運營和推廣。完成蘋果和安卓兩套配置,需要4個月到半年的開發時間。但是一款具有同樣功能的小程序可能只需要兩個工程師,兩天通宵就能完成。這意味著,小程序第一次革命性地降低了App的生產成本。這對于曾經面對C端用戶無從下手的我們來說,可以立刻上線使用,沒有任何門檻。
背靠微信,小程序有統一的賬號體系和成熟的社交關系鏈,能跟微信支付形成最完美的商業匹配。
微信小程序天然和微信支付形成了交易閉環,所以支付轉換率也很高。現在來看,小程序的數據非常好。根據阿拉丁指數統計,截至2018年6月,小程序整體日UV已達2.8億人,入口場景增加到了64個,用戶留存率不斷提升,人均單日使用時長超過10分鐘。
當前,小程序發展非常快,目前已有十家左右的小程序只用了兩個月就做到日活1000萬,而App則基本沒有能做到這個程度的。比如,頭腦王者和海盜來了在高峰時達到一天2500萬活躍用戶,這意味著巨大的流量和紅利。
毋庸置疑,小程序會為內容創業者帶來更多機會。訂閱號曾為中國的內容創業者帶來了長達五年的紅利期,小程序也會帶來新一波內容的最大基數。
訂閱號只是解決內容的生產,但是小程序卻不僅解決了內容的生產成本問題,還解決了內容和人的關系,以及內容背后人與人的關系。
以拼多多小程序為例。以往買家在其他平臺購物參照的一般都是銷量排行和好評,而拼多多小程序的拼團改變了這一購物決策方式。它的商業邏輯主要基于社會屬性和信任關系,買家把鏈接扔在群里,跟身邊人分享購物的快樂和場景,這是一種趨于流量結構的決策方式。
有數據顯示,小程序里電商的轉化率已經達到15%。在PC端電商里,購買轉化率能達到1%,就已經及格了。
關于小程序壽命周期的質疑,我認為,小程序延展的不僅僅是內容,還有更深層次的商業模式,所以推出小程序的規模越來越大。
單個小程序可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,可能三個月、半年就消亡了,但是它背后是一個矩陣。從一個小程序里,可能延伸出10個小程序。就算消亡,小程序也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。
2:新零售需要新中臺
如今消費者已經數據化,需求也在不斷升級。所以,新零售要以消費者為核心,圍繞著消費者的的心態去轉,可以說,歸根到底是圍繞“人”的運營。
本質上,新零售需要圍繞客戶進行數據化運營,進行人、貨、場的重構。在“人”上,承諾卓越價值吸引新客、創造滿意留住和發展老客;在“貨”上,持續優化供應鏈,不斷創新產品、服務和內容;在“場”上,融合線下線上場景,并做到無所不在的數據化。總之,要通過提高客戶體驗來實現客戶持續化增長。
小程序是新零售的一種新技術。新技術需要中臺系統關聯,這樣微信的互聯網化才能真正走到國際前列,而不僅局限于服務號和訂閱號。
新零售,需要新中臺。在我的理解里,中臺其實是一個數據中心,把各個端的數據進行統一的運營管理,中臺主要有兩個功能:業務功能和數據功能。
業務功能包括商品、用戶、交易、評價,可以復用企業各項能力,讓新業務以更低成本完成構建,并且打通數據,把煙囪系統變成基于服務的平臺。大數據功能則主要做數據萃取和標簽化,讓企業更了解客戶和自身。
我們常說“大中臺、小前端”,大中臺包括了前端模塊、后臺模塊、倉儲物流和運營系統,這套系統可以服務于絕大部分的電商平臺。而“小前端”則是突出產品特性,提升細節體驗。使用這種組織結構時,協同效率高,把握戰機敏銳,一旦發現正確目標和方向,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最大化擴大戰果。
現在一些傳統企業,雖然會嘗試新方法,比如小程序、電商或者公眾號,但效果微乎其微。這是因為現在的業務形態不斷迭代,傳統企業在開展新業務時需要層層審批、層層匯報,處理事務效果很低。
其實,傳統企業做到業務產品一體化之后,可以再用數據打通全渠道,最后用數據化運營,這就是新零售的三大絕招。